「子烏虛有」的 11 萬裁員:說說 IBM 被中傷的前因後果
早前,網絡上出現了一則關於 IBM 一月內裁員 11 萬的消息,而且該消息更傳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一代巨「機」IBM 真的不行了嗎?但謠言止於智者。幸好 IT 業界沒有反智到相信這離譜的數字,而 IBM 亦正式否認了這消息。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此謠言?或許是有意中傷,或其他原因,我們無從得知,但就謠言本身所傳內容而言,只能說發謠言的人並不高明:試想一月內裁員 11 萬,難道 IBM 所有人都馬上變身 HR 去和員工談判嗎?二是裁掉 11 萬員工,IBM 還 能正常運作嗎?尤其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所以,仔細分析不難判斷,此謠言不攻自破,要譁眾取寵都未免太幼稚。
的確 IBM 最近在裁員,只不過數目沒有那麼誇張,屬於正常的業務調整。相信關於 IBM 重組的消息,大家已有所聽聞,在 IBM 第四季度財報發佈不久,IBM CEO 就表示,組織即將重組。估計是現有的硬件、軟件和服務三大部門拆分為若干小的部門,包括系統、銷售與交付、研究、分析、人工智能、服務、雲運算、安全等,而流動則橫跨所有部門。
隨著 IBM 的全面重組,人員變動不可避免,所以有人以此興波作浪,才造成今天的局面。而這條消息就是 IBM 的自願離職計劃,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裁員,IBM 同樣會給予相應賠償。但毫無疑問,這種力度的調整頂多也就涉及到一萬、八千人,與謠言所傳的 11 萬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像這樣的調整對於擁有 40 餘萬員工的 IBM 近兩年幾乎每年都在上演。
為何此次 IBM 會全面改組?有人說第四季度的財報太難看了,這話有道理但並不全面。IBM 2014 年第四季度的財報確實很差,但要說就因為一個季度的收入差而做出如此大的改革,估計 IBM 還沒衝動到這個程度。在筆者看來,全面改組源於近兩年 IBM 的表現。查看 IBM 2013 年和 2014 年的財報可以發現,雖然這兩年 IBM 的按年利潤有升有降,但 IBM 的總體收入卻在不斷下滑,這其中主要原因可以理解為雲運算、大數據、流動互聯網浪潮的侵襲。伴隨這一波新趨勢的到來,IBM 的反應慢了,失掉了之前的有力局面,導致收入慣性下滑。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可以說 IBM 近兩年做了不少工作,如在雲運算的佈局,收購 SoftLayer、打造 Bluemix 和 CMS 雲平台,在硬件方面的決策,包括開放 Power、成立 OpenPOWER 基金會、成立中國 Power 技術產業生態聯盟……或許又有人該問了,為什麼 IBM 在採取一系列措施後,財報反而降的更厲害了?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釋,一是雲運算領域,IBM 的用戶大多以中大型用戶為主,伴隨雲運算浪潮的來襲,讓這些用戶嘗試一下雲是可以的;但是讓他們把主要業務、甚至關鍵業務遷至雲平台,估計他們誰都不會幹,也就是說 IBM 在雲領域的諸多佈局其實所發揮的作用還不大。而 Power 所面臨的局面與 IBM 在雲領域的佈局可以說十分相似。在經歷了十幾年的鬥爭後,Power 的市場地位確實岌岌可危,選擇在 2014 年開放更多可以理解為 IBM 的無奈之舉。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短時間想要讓 Power 重新煥發活力確實不大可能。
IBM 在這兩個領域的重要佈局還未能真正發揮作用,這也就不難理解 IBM 財報為何這麼差。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雲、Power 所起作用還有限的今天,IBM 本身的調整也就在所難免,所以也就有了前文所提到了 IBM 全面改組。而從全面改組目前所能了解到的信息來看,IBM 此舉一是想要離客戶更近,二則是要重點佈局流動領域,相信關注 IBM 的朋友也注意到了,前不久 IBM 發布的 z13 主機所主攻的正是流動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