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越倫敦紐約矽谷成全球金融科技業界領袖!
中國超越倫敦紐約矽谷成全球金融科技業界領袖!
當英美兩國還於金融科技中心上爭一日長短之際,中國已悄悄成為國際金融科技樞紐,其發展速度、複雜性及規模已遠超其他已發展市場。根據星展銀行及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聯合發表之報告《The Rise of FinTech in China》顯示,西方銀行及金融機構多注重提升創新能力,而中國科技領袖則注重革新多個金融服務範疇。
有關報告研究正在急速發展之中國金融科技生態,及探討其急速發展之背後原委。報告亦詳細探討中國金融科技巨擘的獨特之處及其發展經過,讓公眾有機會了解它們壯大之過程,同時研究其發展對亞洲甚至全球的意義。
中國之所以於金融科技範疇具領導地位,全因其金融服務業有著龐大市場機遇。於 2015 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 10.9 萬億美元,相等於 10 個最大新興市場之總和。雖然最近中國市場有異動,但其經濟增長速度,繼續超越大部分國家。持續多年的增長亦令中國中產人士數目由 1 億 5 千萬人,急速上升至 10 億人。換言之,到 2030 年,約有 70% 之中國人口為中產人士,而這個群組亦為中國帶來龐大消費力及財政需求。
由於中國現有銀行體系未能滿足客戶及中小企需要,因此他們轉投其他方式以完成他們於支付、借貸、投資、保險及其他非金融服務之需要。
金融科技市場大幅增長
中國消費者趨向採用電子化消費,加上政府的支持配套,是中國金融科技屹立的主因。中國擁有數量不合比例地高的千禧世代科技通(或稱「數碼原居民」),他們對數碼化持開放態度。相對西方國家,他們對「網上保安」及「個人資料提供」有較少顧慮。
舉例來說,四成中國消費者會使用新電子支付方式,新加坡則只有百分之四;三成半中國消費者會透過金融科技接觸保險產品,而東南亞市場只有約百分之一至二。同樣地,在中國財富管理和貸款市場方面,金融科技相對有較高滲透度。
中國消費者另一獨之處,是他們對金融科技產品有高消化能力。由於大部分消費者較少接觸到銀行服務,他們並未能如其他已發展市場般,輕易接觸到如信用卡或簡單投資產品等銀行及金融服務。中國消費者正由現金支付模式,一下子跳到使用電子錢包,再繞過其他現有服務供應,跳至使用其他非傳統服務。
此外,中國金融科技的效率及業務靈活性高,接受力高而且適應力強,這些特徵可讓全球或地區同業借鏡。金融科技服務如支付寶,已成功抓緊市場機遇,發展成既直接又可靠的電子支款平台。螞蟻金融服務集團(阿里巴巴金融旗下營運支付寶之公司)已擴展其業務至投資產品、貸款、信用評級及保險等範疇。中國金融科技產品一向較為直覺化和方便之方向發展,而各種使用平台和應用程式將變為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助數碼發展的進程。
中國金融科技之未來及對全球影響
中國在未來幾年將繼續帶領全球金融科技發展。中國的推拉因素,有助促進龍頭數碼板塊之形成,並進一步由城市擴展至鄉郊地區。
推力因素方面包括,相關投資需要大量資金,而市場發展蓬勃全因政府投放大量資源支持創新。拉力因素則由於中小企及科技通對銀行服務需求並未得到滿足,刺激他們透過智能電話接觸金融服務。
在海外地區,透過伙伴合作、投資及收購形式,中國金融科技公司於全球科技創新合作,以推動科技創新發展之範疇上,擔當著越趨重要之角色,這有利以東南亞為基地的金融科技企業及初創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