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台灣數據中心大火… 天災人禍防不勝防、企業應做好災難復原準備
早前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錄得黎克特制 4.8 級地震,遠至香港亦有廣泛地區的市民感受到震動,包括元朗、沙田、深水埗、大埔、九龍塘及屯門等,部分市民在摩天大廈中甚至感受到大廈出現搖擺不定達十數秒,可見今次震動是歷來僅見。儘管是次震動在本港並未造成任何嚴重破壞,卻為本地企業帶來另一個疑惑:「萬一發生嚴重天災人禍事故,公司是否有足夠準備去面對未知的破壞?」
其實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必須為公司的數據及各種有用資訊做好備份工作。這樣,萬一出現嚴重的天災人禍,亦不會使公司因為重要數據遺失而讓業務停頓,失去生意之餘,甚至影響公司的聲譽。今年年初,磁碟資料保護機構 FalconStor 便曾經與 IDG 調查服務部進行了一次「災難回復趨勢及標準」調查報告。調查發現有百分之四十二的企業在過去一年最少遭遇過一次數據遺失的情況,然而大部分公司仍依賴無效率的手動程序和磁帶備份系統,大大影響數據回復的效率,同時也阻礙企業在遭遇天災橫禍後重回正軌的時間。
雖然香港甚少出現嚴重的地震事故,但今次震幅之強,已反映出未來本港會否出現具破壞性的地震事故仍是未知之素。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亦必須確保公司在任何時間要維持業務正常。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即使遠至俄羅斯也有機會出現隕石碎片墜落而使廣泛地區受到破壞,更何況是身處颱風區的香港?就以台灣為例,本周初台灣某數據中心發生火警,便導致當地,以至本港連接台灣的網絡出現嚴重延誤,受影響的客戶數以十萬計。因此,企業亦須加倍留意注重企業 IT 服務,營運系統與數據的災難復原機制,才能避免因為水浸、火災及天災等而導致的各種業務停頓。
要有效應付上述情況,企業可考慮使用一些自動化災難復原技術,這些技術可透過將複雜的回復過程自動化,節省了以往極昂貴和費時的手動工序,並可協助 IT 管理人員將 IT 服務迅速回復正常。而有關技術更可在實體與虛擬的混合環境中執行資料恢復,並實現連續數據保護,同時亦能夠協助企業在最短時間內將受影響的業務回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