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達 31.9 億!香港店舖盜竊率位列亞太區之首
店舖盜竊時有發生,所以店鋪部署保安系統是有其必要性的。一般來說企業的保安系統包括了 CCTV、防盜警報系統、防盜鎖等等,而部份行業可能會因保安程度需要而增加保安設備;針對店鋪盜竊,近日一家名為保點系統公司發表的 2013-2014 年度《全球零售盜竊晴雨表》之中便顯示香港零售業於去年因損耗而導致的損失達港幣 42.6 億元。
「損耗」是指顧客入店行竊、員工行竊、供應商詐騙及行政失誤所導致的損失。其中顧客入店行竊及員工行竊佔損耗總值的大部分,達港幣 32 億元。因損耗而導致的損失佔香港零售業銷售總額的 1.09%,在四個受訪亞太地區中排行第三位。全球方面,2013 年零售業因損耗共損失逾 1,280 億美元,平均佔全球零售業銷售額 1.29%。
香港方面,顧客入店行竊佔損耗總額超過一半(55.3%),令零售業損失港幣 23.44 億元,員工行竊則佔兩成,即港幣 8.48 億元。行政失誤及供應商詐騙則分別佔 12.4%(港幣 5.25 億元)及 12.3%(港幣 5.21 億元)。
在 24 個受訪市場中,香港是受零售罪案影響最嚴重的五大市場之一。由於零售商通常以提高商品價格來彌補損失,本港消費者無形中每人平均要多付港幣 1,363 元(174.7 美元)的消費,排列亞太區第一位,遠超澳洲(169.3 美元)、日本(122.7 美元)及中國(23.7 美元)。零售罪案造成的損失包含罪案(員工不誠實、顧客入店行竊及供應商詐騙)導致的損失及零售商在防損方面的支出。
雖然 2013 年的整體損耗率較 2012 年的 1.1% 稍有改善,但香港的顧客入店行竊率(55.3%)為亞太區中最高,其餘三個受訪地區-中國、日本及澳洲分別為 50.4%、47.6% 和 30%。調查亦發現在全港的顧客入店行竊個案中,18 至 30 歲的人士佔最多(39%)。
在有關的調查中,亞太區的零售商表示最常被盜竊的商品是體積較小的物品,包括潮流飾物、電池、香氛及香水,以及酒類飲品。電子產品方面,手機配件、iPhone 及智能電話是最常被偷竊的物品。
亞太區最常用的防損措施包括電子物品監控(EAS)標籤、硬標籤及天線、上鎖的展示櫃和展示架,以及空的貨品包裝盒。三重警報裝置亦是香港零售商常用的一種防損措施;而現時亦越來越多香港零售商採用射頻識別(RFID)解決方案,以提升商品的保護能力和可視性。加上在人手和流程方面的投入增加,均有助降低産品缺貨情况,並爲消費者增加商品供應並提高銷量。
研究以電話及書面形式對全球 24 個市場的 222 個零售商代表進行訪談,這些零售商代表所在公司在 2013 年的銷售額共達 7,440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