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調查指 : 2011 年全球數據量將達 1.8萬億 GB!
不同企業每天都會利用電腦創造很多新的資料,而究竟在全球每天製造的資料有多少呢?最近由IDC「數碼宇宙」研究預測,數據量增長速度超越摩爾定律, 於2011年數據量將達1.8ZB;企業於未來10年將需要管理50倍的數據,而檔案數目亦將激增75倍
這項調查是由IDC進行的「Extracting Value from Chaos」(從混亂中摘取價值)的最新「數碼宇宙」(Digital Universe)研究,該研究數據顯示,全球數據量每兩年遞增超過一倍,增長速度超越摩爾定律。而與此同時,該研究亦預測,2011年產生及複製的數據量將達到1.8ZB(1.8萬億GB), 而「掌控資訊」的技術正促使資訊產生、摘取、管理和儲存成本下降。在 2011年的有關成本只是2005年的六分之一。自2005年以來,企業在數碼宇宙領域的投資已增加50%,達到4萬億美元(約港幣31.15萬億)。
今年是IDC數碼宇宙研究的第五年度更新,旨在量度和預測每年產生和複製的龐大數碼資訊,並分析其對個人、企業以至全球資訊科技專業人士的影響。
純粹就數據量而言,1.8ZB數據相等於:
– 每位香港人連續於107萬年內,每分鐘發送3條微博訊息。
– 全世界每人每日進行超過2.15億次高解像磁力共震(MRI)掃描。
– 超過2,000億套高清電影(每套長度為兩小時)(一個人24小時全天候無間斷地把這些電影全部看完需要4,700萬年。)
– 填滿575億部32GB的蘋果iPad的數據量,該數量的iPad足以 :
‧築起一堵長4,005英里、高61英尺的iPad圍牆,從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Anchorage)一直延伸到佛羅里達州邁阿密
‧建起一堵比中國萬里長城平均高出兩倍的iPad長城
‧建起一堵高20英尺、足以圍著整個南美的城牆
‧覆蓋86%的墨西哥城
‧建起一座比富士山高25倍的山峰
研究重點:
IT支援人員數目未能配合伺服器、數據管理和檔案海量的增長:以現時的技術,要針對海量數據管理所需的技能、經驗和資源根本跟不上所有領域的增長。於10年後(到2020年),全球IT部門都會遇到以下難題 :
– 10倍的伺服器數量(包括虛擬及實體伺服器)
– 50倍有待管理的資訊
– 75倍在數碼宇宙中用作存放數據的檔案或容器,這甚至比資訊本身的增長速度還要快,由於嵌入式系統愈趨流行,如藏在衣服、橋樑或醫療設備等的感測器
– 只增加1.5倍的IT專業人員需要管理以上的一切
至於在雲端運算方面,儘管在現今的IT支出中,雲端運算只佔少於2%,但IDC預計到2015年時,將近20%的資訊將通過雲端運算服務供應商處理 即代表電腦位元(Byte)在從產生到棄置的過程中,將完全在雲端環境中被儲存或處理,當中只有最多10%會繼續保存下來。
另一個要注意的問題是數碼影子(Digital Shadow)自動產生的數據,個人自己主動製作的數碼資訊量(撰寫文檔、拍照、下載音樂等),將遠遠少於在數碼宇宙中產生,並與自己本人相關的資訊量。這些責任最終會歸咎於企業本身,雖然數碼宇宙中75%的資訊是由個人產生,但企業對數碼宇宙中80%的數據,均需要負上某程度的責任。
其他重要結果:
– 嶄新的摘取、搜尋、發現和分析工具可協助企業從非結構性數據獲得啟發,數據量佔整個數碼宇宙九成以上。這些工具可以自動產生與數據有關的數據,類似協助於Facebook標記照片的面容辨識功能。這些數據,或被稱為中介數據(Metadata)的增長速度,是整個數碼宇宙的兩倍。
– 處理實時數據的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工具愈來愈多,包括按駕駛地區收取汽車保險費的系統、智能電網,以及按社交網絡更改的市場推廣訊息等。
– 嶄新的儲存管理工具,將大大減低在數碼宇宙中的儲存成本,如重複數據刪除(De-duplication)、自動分層和虛擬化等,內容管理解決方案亦能準確決定應儲存的項目。
– 新式的保安實務及工具,可協助企業辨別需要保護的資訊,以及決定保安的層次,從而配置相應的欺詐管理系統、聲譽保護服務等預防設備及軟件。
– 雲端運算解決方案 ─ 公共雲、私有雲或混合雲 為企業提供更高層次的規模經濟、靈活性和彈性。長遠而言,雲端運算將成為應付數碼宇宙複雜性的關鍵工具。
– 雲端運算令IT即服務 變為可能,加上海量數據的現象,企業樂於將IT撥為外部服務,而非用於內部基建投資。
– 數碼宇宙的增長將繼續超過儲存容量。但請緊記,1GB儲存內容可能產生1 PB的數據,或更多一般不會儲存的暫存資料(例如:我們觀看數碼電視但不會被錄製;在網絡中產生的數碼語音,亦只會在通話期間存在。)
– 數碼宇宙中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資訊獲得最低限度的保安或保護;在應該得到保護的資訊中,只有僅約一半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