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年物聯網將為中國新增 1.8 萬億美元 GDP
近日,埃森哲在世界經濟論壇 2015 新領軍者年會上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到了 2030 年,物聯網將為中國額外創造 1.8 萬億美元的累計 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但由於面臨基礎設施薄弱、數據政策不力、人才缺乏等諸多挑戰,中國很可能錯失這些潛在經濟收益。
該報告名為《物聯網:推動中國產業轉型》,當中考察了物聯網如何將物理世界與電腦和分析工具組成的虛擬世界相連,為眾多產業部門創造廣泛經濟效益。報告顯示,基於目前政策和投資趨勢,到 2030 年,物聯網可為中國創造 5000 億美元的 GDP 累計增長,比目前預測的經濟增長速度高出 0.3%。
報告同時指出,如果採取進一步措施,提高中國吸收物聯網技術的能力以及增加物聯網投資,到 2030 年中國年均 GDP 增長率可提升 1.3%,屆時有望實現 1.8 萬億美元的累計增長。
報告還分析了物聯網對中國 12 個關鍵產業部門的影響,並且揭示出制造業、公共服務業和資源產業等三大部門最有可能受惠於物聯網技術和商業模式。到 2030 年,該三大產業部門將佔物聯網所創造中國累計 GDP 總額的 60% 以上。如果這三大部門能增加投資並採取進一步行動,改善支援基建條件和提升技術能力,該數字甚至有望進一步提升。
基於中國目前產業政策和投資趨勢,未來 15 年,僅制造業就可借助物聯網增加 1960 億美元的累計 GDP;而如果採取進一步措施,該數字有望增加 276% 至 7360 億美元。此外,公共服務部門的累計產出也將從 610 億美元增至 2170 億美元。資源產業也將經歷類似增長,如果採取進一步措施,物聯網對其產值累計增長的貢獻將從目前條件下的 480 億美元提升近三倍至 1890 億美元。
各行業其實亦可通過提升本身競爭力等種種措施來實現上述物聯網經濟效益。例如制造商可利用預測性分析工具來加強對設備的追蹤、管理和維護,從而改善整個生產流程。此外,企業還可為危險環境工作的工人配置智能設備來提高工作安全性。最重要的是,物聯網能利用大數據創造更具個性化的產品,並基於這些產品開發出各類新型的配套服務,從而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為實現上述經濟目標,中國需要顯著提高在整體經濟中傳播和吸收物聯網技術知識的能力。早前埃森哲發表的一項有關各國廣泛應用物聯網技術的實力排名中,中國在全球 20 個經濟體中僅排名第 14 位。
對此結果,埃森哲總結認為,許多因素仍在阻礙物聯網在中國的廣泛應用。專業人才短缺不僅只在核心技術技能的缺乏,還缺少了專業人才將傳統產品轉化為基於大數據、更智能化的新型服務。此外,整合通信和 IT 系統的不足、數據共享政策的不明朗,都將阻礙企業交換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