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道德盡失:用戶對私隱嚴重缺乏信心
在互聯網世界之上,個人用戶資料最為值錢。因為得到用戶個人資料,對於從事不同的工作,例如是進行非法行為(電話詐騙)、商業宣傳等擁有著金錢所不能購買到的價值,於是偷取用戶個人資料便成為黑客的一大目標。
儘管員工對於個人資料又或者公司機密資料的處理上已比以往審慎得多,不過根據一份由 EMC 公佈的EMC 私隱指數(EMC Privacy Index)調查便顯示來自不同地區和從事各種網上活動的消費者對互聯網私隱的意見有明顯差距。
有關報告對全球消費者對互聯網私隱的態度和意見進行研究。研究範圍涵蓋 15 個國家 15,000 名消費者,結果顯示有關政府和企業對市民私人活動、通訊和行為的可視性的爭議持續不斷,並延展至網絡世界。
總結而言,消費者希望無須放棄互聯網私隱亦能享受高科技帶來的益處。研究結果顯示三項私隱悖論,每一項均對消費者、企業和技術供應商顯示了重要訊息。
我們想得到所有(We Want it All)
消費者表示想得到數碼科技帶來的所有好處和便利,卻不願意透過犧牲個人私隱來換取
不採取任何行動(Take No Action)
雖然私隱風險對消費者構成直接威脅,但大多消費者表示他們幾乎不會主動採取任何特別行動來保障其個人私隱,但他們卻會將責任歸於處理私隱資訊的一方,如政府和企業。
社交媒體共享(Social Sharing)
社交媒體網站用戶表示重視個人私隱,可是,儘管他們對這些網站保障私隱的能力缺乏信心,仍然會於網上分享大量個人資訊。
根據 EMC 私隱指數顯示,消費者的行為和對互聯網私隱的態度取決於不同的網上活動種類,大致可分為以下六種網絡角色:
社交角色(Social Me)
與社交媒體網站、電子郵件程式、短訊和其他通訊服務互動。
金融角色(Financial Me)
與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互動。
公民角色(Citizen Me)
與政府機構互動。
醫療角色(Medical Me)
與醫生、醫療機構和醫療保險公司互動。
僱員角色(Employee Me)
與就業相關的系統和網站互動。
消費角色(Consumer Me)
與網上商店互動。
各種網絡角色對互聯網私隱的意見大相徑庭,例如公民角色的受訪者最願意放棄個人私隱以換取保障,並更容易和更有效率地透過網絡獲得政府褔利;社交角色的受訪者則最反對利用個人私隱來換取更強大的社交聯繫。
在消費者層面而言,研究結果顯示消費者對提高互聯網私隱意識的需要,並鼓勵他們主動採取行動保障其個人私隱;至於對企業而言,當務之急是了解客戶對互聯網私隱的認知程度。能否對客戶實施最相關和最實際的私隱條例將成為企業的致勝關鍵,致力保障互聯網私隱的企業將更容易吸引並提高消費者參與度。
而技術供應商需要協助企業在無須降低用戶體驗、產品性能和能力的情況下,加強保障消費者的個人私隱,是實施互聯網私隱保障的關鍵。
主要調查結果
我們想得到所有
不論何種網絡角色,受訪者均不太願意利用個人私隱換取數碼技術的得益:
91% 受訪者認同數碼技術帶來「更容易取得資訊和知識」的優勢。
只有 27% 受訪者願意犧牲個人私隱換取更便捷的網上生活。
85% 受訪者贊成利用數碼技術防範恐怖分子及犯罪活動,但只有 54% 受訪者願意犧牲個人私隱來換取保護。
來自不同國家的 55 歲以上抽樣受訪者均表示不願意為便利放棄個人私隱,並希望對個人資料有更高控制權。
不採取任何行動
過半受訪者表示曾遭遇個人資料外洩,包括電郵帳戶被入侵、遺失或被盜去手提電話和社交媒體帳戶被入侵等,然而大多受訪者均沒有採取措施以防資料外洩。
62% 受訪者不會定期更改密碼。
40% 受訪者不會自行更改社交網站的隱私設定。
39% 受訪者不會為手提電話設置密碼保護。
受訪者列出兩項未來的高危個人私隱風險,包括企業使用、出售或利用個人資料換取經濟利益(51%),以及政府忽視保障個人私隱(31%);而缺乏個人監管和關注則位列低位(11%);另外,55 歲以上的抽樣受訪者偏向不會經常為手提電話設置密碼保護或更改社交網站的隱私設定。
社交媒體共享
儘管受以下原因影響,社交媒體網站的用量仍然持續激增:
受訪者預料未來五年在社交媒體保障個人私隱將最為困難。
消費者相信企業於社交媒體網站保障個人私隱的能力和職業道德均非常低。
只有 51% 受訪者認為技術供應商有能力保護個人資料,同時只有 39% 受訪者對這些組織的職業道德抱有信心;而絕大多數消費者(84%)表示,除非他們自願,否則將不希望外界得知其個人資料或喜好;而那邊箱 65 歲以上的抽樣受訪者對個人私隱的保障程度最為關注,並且最不反對讓其他人知道他們的上網習慣。
全球各地嚴峻的互聯網個人私隱概況
人們對私隱度的信心持續下降
全球 59% 受訪者認為現今的私隱度相較一年前下降。
巴西(71%)和美國(70%)有最大比數的受訪者認為個人私隱度較以前減低。
法國是唯一一個國家有大多數受訪者(56%)不同意個人私隱度較一年前下跌。
大部分受訪者(81%)預料個人私隱度將於未來五年逐步下降。
上述研究結果反映消費者有更大機會與可提供高度個人私隱保障的機構進行網上互動,為企業和政府揭示不容忽視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