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雲 x 本地儲存陣列:智能辨識使用頻率、低用量檔案自動放上公有雲!
公有雲 x 本地儲存陣列:智能辨識使用頻率、低用量檔案自動放上公有雲!
儲存方案早前都有介紹過很多,例如是 EMC、HDS 等等,這些方案本身都備有一些所謂「智能」的技術。它們的智能技術簡單來說就是能夠辨別到檔案的使用頻率,然後會自動將較少使用的檔案放到儲存池之中的指定儲存媒介之內,例如是 SSD 或 SATA 硬碟,從而將常用的檔案放到速度較快的儲存媒介之內,反之則會放到傳統的 SATA 硬碟之中。
然而自從這些公司開始把重心放到全快閃儲存後,定位上的改變漸漸亦流失了一群用戶。其實除了速度之外,現時雲端儲存盛行,儲存陣列是否應更著重將公有雲服務加入在內?今天無意之中筆者看到了一個新方案,該方案稱之為雲端整合式儲存系統 (cloud-integrated unified storage) EonStor GS。
EonStor GS 集檔案 (file)、區塊 (block) 及目標 (object) 儲存於一身,而其最大特點在於能經由與雲端結合提供更大的儲存空間;不過雲端備份速度上當然難以與現時「快閃」儲存陣列等作比較,所以已走向「快閃」的,礙於整體速度上的考慮,要加入類似功能恐怕並不容易。
回到 EonStor GS 上,原來它新推出的方案已內建智慧雲端引擎,因此可使其作為雲端儲存的暫存區,從而讓用戶將常使用的資料存放在本地 (local),而不常使用的資料則移至雲端儲存,有效利用雲端儲存的彈性、無限空間擴展及高可用性的優點。目前支援的雲端服務供應商有亞馬遜 (Amazon S3)、微軟 (Microsoft Azure)、谷哥 (Google Clouds) 及阿里巴巴 (Alibaba AliCloud) 等等;與傳統的智能儲存方案的不同之處在於傳統的只是懂得將常用/不常用的檔案儲存到 SSD/SATA 之中,而今次介紹的卻可將不常用的檔案直接放上雲端,從而節省購買硬件的開支。
除此之外,EonStor GS 亦支援多種 SSD 及混合式儲存 (Hybrid Storage) 建置,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其區域層級每秒資料進出量 (block-level IOPS) 可超過 700K、區域層級的資料持續吞吐數量 (block-level sustained throughput) 可達每秒 11GB,而檔案層級的資料持續吞吐數量 (file-level sustained throughput) 也可達每秒 3,000MB。另外,EonStor GS 亦提供了資料服務功能 (Data Service),如自動資料儲存層級 (automatic storage tiering)、SSD Cache、本地複製 (local replication)、遠端複製 (remote replication)、檔案層級同步 (file-level rsync) 和硬碟智慧型自動回復 (Intelligent Drive Recovery/IDR) 等等功能。